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历史规划
2017年汕尾市教育发展情况报告
2017年汕尾市教育发展情况报告
2017-11-21 16:20           来源: 汕尾市教育局           发布机构:汕尾市教育局 【字体:   打印

2017年,汕尾市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巩固提升教育创均创强成果,促进教育内涵提升,全市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2017年教育发展情况

2017年,全市共有幼儿园230所,在园幼儿74670人;教职员工5791人,专任教师3864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98所,在校学生370299人,其中:小学470所,在校生255489人;专任教师16075,学历达标率为90.32%。初中128所,在校生114810人;初中专任教师9538,学历达标率99.29%。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243人;教职工56人,专任教师45人。普通高(完)中学校41所,在校生62544人;专任教师4767人,学历达标率94.82%。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4所,在校学生15040人;教职工878人,专任教师75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9.25%。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6145人;在岗教职工457人,其中专任教师347人。

2017年教育发展各项指标:学前三年入园率86.17%;“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96.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

2013年以来,汕尾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强争先建高地”教育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全面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统筹部署,攻坚克难,2017年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更加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各级各类教育日益均衡协调,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稳定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新提升。据统计,开展创强工作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已投入资金占计划投入资金比例为102.64%

(二)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

2017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现”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全市各地创建工作已全面启动,其中市城区和海丰县已召开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动员大会。2017年,市城区已率先向省申报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

(三)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突出抓好师德师风整治工作。2017年,全市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师德师风曝光台”和教师坐班制为抓手,不断加强督促检查,兑现有关奖惩,突出抓好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对于顶风违纪、不执行教师坐班制或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力的人员予以严肃惩处。911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市各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建立了师德师风曝光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推行实施了坐班制。

2.全面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健全校长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规范校长队伍管理。2017年公开招聘了64名中小学校长,并已出台了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考核文件。二是建立师德师风整治长效工作机制,拟提请市政府出台《汕尾市关于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公办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意见》《关于汕尾市中小学教师退出教育岗位的意见》《汕尾市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办法》《关于汕尾市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的意见》等四个文件,进一步规范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其中,海丰县以海丰县实验小学为试点,已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三是开展中学校长研修班培训,日前共培训了463名中学校长。

3.大力实施“强师工程”。一是积极创建市级教师工作室,全市新建了10个名师工作室,1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和5个名校长工作室。二是继续实施“百名研究生引进计划”和“千名教师本科学历提升计划”。全市共新招聘38名研究生学历教师。下发了《关于组织专科学历教师参加本科学历函授学习预报名的通知》及《关于上报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自学考试、脱产进修取得本科文凭的教师及招聘的研究生教师名单的通知》,组织了3780名专科学历教师参加本科学历提升。三是开展在职教师全员脱产培训。目前,已组织了20期共2013名中小学在职教师在陆丰市睿荣培训中心开展了封闭式全脱产培训。四是组织1043名高三教师开展了汕尾市2018年全国卷高考备考培训。

4.试点推进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目前,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已承诺支持我市6000万元建设汕尾教师培训中心,现已上报市政府批准立项建设,概念性设计方案也已做好。市城区分阶段投入900万元将原东华基金小学改建为城区培训中心,计划于20188月投入使用。陆河县计划投入3000万元采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模式,在县教育园区独栋综合馆。陆丰市投入6000万元整合培训、教研、科研、电教资源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海丰县计划投入1600万元择址莲花教育园区建设教师发展中心。

(四)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保障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1.实行中考体育考试改革。一是必考项目改革。2018年,我市中考体育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其中必考科目为长跑800米(女)、1000米(男);选考科目为: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一分种跳绳,考生可从三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参加考试。二是计分办法改革。中考体育成绩总分100分,考试成绩取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科考试成绩得分的平均分。中考体育成绩按40%计入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40分。

2.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六项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阳光招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都能做到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

3.严格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制定出台《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市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把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规划,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及时安排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行就近、划片招生,本地学生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混合编班,确保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计12851人,其中小学9578人,初中3273人。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人数和政府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等方式使之同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为12851人,占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在校生总数的100%;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人数为10573人,其中小学7761人,初中2812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数的82.27%

4.积极推进实施公办普通高中优质学位“指标到校”招生改革,指标比例逐年提升。2015年、2016年、2017年,我市指标到校比例分别为30%40%50%以上,分别拿出2400多个、3200多个、4000多个优质高中学位(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分配到初中学校,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

(五)办好民生教育实事,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

1.逐年提高义务教育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3年至2015年,义务教育城乡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2013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小学750/生·年,初中1150/生·年;2014年,小学950/生·年,初中1550/生·年;2015年至今,小学1150/生·年,初中1950/生·年。公用经费按时足额到位,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2.提高中职学校免学费补助标准。2016年起至今,中职生免学费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至3500元,资金分担比例为省财政负担70%,县(市、区)财政负担30%。根据《关于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的通知》(粤财教〔201516号)文件精神,其中原标准2500元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下达,提标部分1000元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下达。我市中职免学费享受人数为7458人,按3500元每生每年的补助标准,共下达学校补助资金2610.3万元。

3.提高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补助标准。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生活费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元提高到1000元,资金分担比例为省财政负担70%,县(市、区)财政负担30%。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共有6173人,按1000元每生每年的资助标准,我市共下达补助资金617.3万元。

4.分步推进实施《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实施了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新增幼儿园31所,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112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取得办学许可的幼儿园230所,其中规范化幼儿园143所,占比62.17%,逐步改善办园条件,基本满足保育教育活动需要。

5.落实《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全市已建成了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陆丰市特殊教育学校、海丰县特殊教育学校、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市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等5所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推进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基本能得到入学安置,目前,全市“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以上。

6.加大工作力度,规范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管理。实现“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我们将村小学和教学点纳入对乡村中心学校考核, 切实加强乡村中心学校对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和管理,同时“继续落实好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的政策。严格执行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饮食管理、卫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7.多措并举,切实消除大班额。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汕教函[2014]104号)和《关于印发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六项规定的通知》(汕教[2014]39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阳光招生”,做到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认真落实《汕尾市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从2017年秋季开始,一年级和七年级班额原则上要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规定的班额要求,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小学45人以上、初中50人以上大班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30%以上的学校,小学不超过50人,初中不超过55人)。

(六)深化教研机构改革,促进教育科研快速发展

一是推进教研机构建设。对教研员实行动态管理,完善教研队伍岗位设置,吸引了一线教科研热情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加入教研员队伍,优化教研员队伍结构。二是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县、学校三级教科研网络,构建县区教师校本教研学习共同体,开展区域内教研交流研讨活动,整体推进校本教研,解决我市区域教学研究及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常规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发挥教研员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养学科精英,各学校分别确定了13名学科培养对象,通过拜师学艺、提供参加省市级教学研究活动等方式,培养成为学科骨干力量,辐射带动其他教师专业发展。落实了教研员联系挂钩学校制度,有计划地深入学校、基层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实行教学示范和跟进式教学指导,组织名教师和骨干教师基于教育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定期开展诊断式、随访式、示范式教育教学指导活动。四是指导校本教研工作。进一步创新校本教研形式,鼓励学校开展多元化、特色化教研活动,每学期都开展了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讲座、示范课、优质课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五是借脑借力发展。积极“请进来、走出去”,聘请了北京、广州、深圳有关专家来我市指导教学工作,组织全市高中教研员和部分高中校长到外地取经学习,借力提升我市教学水平。六是加强对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测,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三个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五是开展“十三五”规划科研课题申报、审批、立项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高考全市一本上线人数1224人,本科上线人数6154人。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我市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教育“创现”工作进度不快。我市“创现”工作多项指标与省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全市整体推进进度较慢。

2.校长队伍管理水平不高。按照体制,校长没有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机制,难以把德才兼备的同志选拔到校长岗位,部分学校管理粗放松散,未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全市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市各级教师学历虽基本达标,但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学历占比、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比等指标,均与省定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学科结构也不够合理,小学美、音、体、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比较紧缺,初中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等学科教师偏少,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另外,教师责任心不够强,师德师风受市场经济影响冲击大,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与家长的联系少,学生及家长对老师的评价不高。据近期的督查情况看,师德师风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4.教育教学质量仍待提高。虽然高考成绩逐年有进步,但在全省仍处在落后位置。普职比严重失衡,造成当前我市高中“尾大不掉”的局面,致使我市高考重本率、本科率偏低。义务教育阶段整体教育质量也不理想,据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显示,七年级学生总分(数学、英语)及格率仅为28%,优秀率6.7%;五年级学生总分(语文、数学)及格率为56.8%,优秀率7.8%,成绩不如人意。

5.学前教育发展仍然滞后。我市201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51.86%,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了一批公办、普惠幼儿园,进一步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到2017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升到86.17%。但由于我市大部分县(市、区)经济困难,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底子薄弱,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缓慢,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幼儿园教师、园长培训制度也不够健全,部分县(市、区)还存在无证办园问题,学前教育发展仍然滞后。

6.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区域及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教师工资待遇和教育教学质量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引发教育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配置失衡,校长、教师和学生从农村、乡镇流向县城,目前城区、海丰县等部分学校仍存在大班额现象。优质公办学校承载能力不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比例距离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全力加速推进教育“创现”工作。一方面,巩固提升教育创强创均工作成果,加大力度整改个别中心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市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无证幼儿园清理整治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力争提前完成“创现”任务。督促各地“创现”工作进一步升温加码、加速推进,确保到2018年全部向省申报“创现”验收,不给全省拖后腿。

2.突出抓好师德师风专项整治。紧扣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以“师德师风曝光台”和教师坐班制为抓手,加强督促检查,兑现有关奖惩,对于顶风违纪、不执行教师坐班制或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力的人员予以严肃惩处。要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着重在建立管长远、求长效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出台教师退出机制、基础教育“县管校聘”制度、学校去行政化机制、校长末位淘汰等制度机制,规范校长和教师管理。

3.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落实《汕尾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目标要求,加大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建设力度,市、县、镇(街道)、村(居委)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级级实施倒迫机制,力争新增幼儿园29所,确保规范化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5%。实施幼儿园“规范促优”工程,切实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严格执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幼儿园管理的规范》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保教质量。努力提高全市毛入园率,力争2018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推动规范化幼儿园建设,逐步消除无证办园现象。

3.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一是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规划,编制实施市区教育基础设施布点专项规划,切实推进《汕尾市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优化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新建义务教育学校3所(拟城区1所、海丰2所)以上,要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和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的同时,推进有关县区按规划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及超大班额。二是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作,整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及水平。三是加大防止学生辍学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县(市、区)、镇(街道)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防流控辍工作责任,确保学生辍学现象逐年减少。四是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确保阳光招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安排,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使小孩健康、快乐成长。

4.加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继续开展校长竞争上岗,加强校长培训,加强对新任校长的管理,提高校长队伍整体水平;实施教师精准培训,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提升和专业能力发展的递进式需求,按需精准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新增5个以上市级教师工作室,力争新增培养10名学科带头人;继续实施“百名研究生引进计划”和“千名教师本科学历提升计划”;试点推进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逐步建立中小学校长后备队伍;深入实施《汕尾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推广师资队伍交流轮岗制度,优化师资均衡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师德监督和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和评优评先等的首要条件。

5.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重点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加强与人口、低保、扶贫、残联等部门的信息联通,做到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确保应助尽助。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健全幼儿园和高中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做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工作,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学权利。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创新寄宿制学生关爱和教育形式。

6.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进一步充实壮大教研力量,健全完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着力打造一批能带领本学科、本学校乃至本地区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学科精英人才。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力度,构建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监测长效机制,推进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常态化开展。坚持教研重心下移,加大教科研和校本教研推进力度,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视导,促进义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对高考全国卷的研究,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借脑借力发展,提高我市高考备考水平。

7.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要求开齐开足各学科及艺术课程和课时。进一步发挥省级名班主任的引领和辅射作用,带动提升我市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加强学校德体艺卫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市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工作,以活动为载体,培养青少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行为习惯。要突出抓好学校厕所建设和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下大力气解决学校厕所蹲位不足和设施配套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扩大中小学生校园1小时体育活动学校覆盖面。筹备做好我市中学生运动会有关工作。

8.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积极构建法治教育宣传平台,提升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及师生的法律素养,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意识。建立健全章程执行机制,学校依法依章程自主办学,教育主管部门对章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依章程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为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汕尾市教育局

20171120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政机关

主办:汕尾市教育局  粤ICP备05063439号  网站标识码:4415000052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04号
联系电话:0660-3390668  通讯地址:汕尾市区红海中路市教育局 网站地图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 统计代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教育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