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汕尾市卫生健康局门户网站!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专题专栏 > 爱国卫生
我市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称号
  • 2017-08-02 10:56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 汕尾市卫生健康局
  • 【字体:    

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近日正式下文通知,经广东省卫生城市考核鉴定组考核,汕尾市在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工作中,各项指标达到《广东省卫生城市标准》(粤爱卫【201017号)规定要求,经在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网站公示,无不同意见,决定:授予汕尾市“广东省卫生城市”称号,并颁发奖牌,以资鼓励。

省爱委会希望我市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不断落实各项长效管理措施,全面深化爱国卫生运动,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压实责任

近年来,我市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市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成绩斐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素质明显提升,文明风尚逐步养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已初具规模。

卫生城市是评价和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性标志。2011年,我市提出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的目标;2013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向全市各级党政和广大市民群众吹响了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的号角;2017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工作冲刺动员大会,把创文、创卫列为各级党政各部门的“一号工程”,切实加强对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市政府和市创卫办先后印发了《汕尾市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工作责任分工表》、《关于创建广东省卫生城市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的通知》等200余份规范性文件,形成层层分解任务、人人共同担责的局面,为创卫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加强硬件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

围绕把汕尾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近年来,我市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快市区城市道路改造升级,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一是投入近30亿元启动市区红海西路、工业大道东路、东城路、金湖路等道路建设,升级改造汕尾大道、文明路、滨海大道等市区主要干道。二是投入8亿多元实施了品清湖环湖海堤、海域空间整理和海岸综合整治,完成了30公里环湖海堤建设,建成了人造沙滩,增加了沿岸绿化带,沿岸景观灯饰,设置了滨海景观栈道,增加了环湖步行道,成为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三是投入2.06亿元建成了市区西片、东片两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27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60.3%。四是投入资金4.2亿多元,建成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首期工程,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五是投入1.3亿多元用于汕尾大道、海滨大道、湖滨大道、金湖路的道路绿化及景观景点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扩大市区绿化面积。六是投入4100万多元用于市区亮化工程,改造安装市区各主次干道、火车站、广场等的路灯、景观灯,完成背街小巷的照明。七是投入2500万多元完善环卫设施建设。八是投入288万元建成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首期工程,焚烧量1.5/日,全市医疗废物处置、医源性污水处理排放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强化环境整治

改善人居环境

不文明、不整洁现象在哪里,创卫重点整治就在哪里。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六乱”专项整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市区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向城市环境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开刀,坚持治建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市、区两级食药监部门对市区3218家餐饮单位、集体食堂、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全面督促检查;市卫监部门对市区372间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三年来,市区无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发生因生活饮用水污染引发的疫情。

此外,我市还高度重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定出台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明确了市区各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责任;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层层落实、治本清源”的原则,全面发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机关单位和广大市民群众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今年3月份,市疾控部门按照国家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标准,在市区建成区范围进行监测,结果显示鼠、蝇、蚊、蟑密度均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以上。我市还深入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市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和控烟宣传活动。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尾市卫生健康局”网站,是否继续?

Baidu
map